聊聊52pojie的春节红包后两道题
春节在家,正好看到了这个活动,好久没有打CTF了,就来试试水。
倒数第二道题——Go程序的Crackme
这类分析资料少之又少,我也是第一次做分析golang语言编写的程序,只能先用IDA Pro试试水。
首先明确一点就是Go语言程序的入口函数叫做 main_main,这个程序初步看起来蛮不错的,保留了Go语言的函数符号,所以很方便我们清晰的识别出Go语言库函数的名称。配合动态调试,可以明确出几个打印和输入的参量。

获取了用户输入的UID后

对UID进行了sha1的运算。使用go语言的实现,与IDA的分析出来的语句结构相差并不是很大。
//产生一个散列值得方式是 sha1.New(),sha1.Write(bytes),然后 sha1.Sum([]byte{})。这里我们从一个新的散列开始。
h := sha1.New()
//写入要处理的字节。如果是一个字符串,需要使用[]byte(s) 来强制转换成字节数组。
h.Write([]byte(uid))
//这个用来得到最终的散列值的字符切片。Sum 的参数可以用来都现有的字符切片追加额外的字节切片:一般不需要要。
sha1uid := h.Sum(nil)
//SHA1 值经常以 16 进制输出,例如在 git commit 中。使用%x 来将散列结果格式化为 16 进制字符串。

继续向下分析会发现,将用户输入的口令进行了b64解密,然后以用户UID的sha1值作为AES密钥进行解密,然后使用memqual
进行内存比对,是否口令相同,相同即为正确,然后比较的字符我们可以通过OD进行动态调试跟出来是与 HappyNewYearFrom52PoJie.Cn
进行比对的。
于是写一段反推的go语言程序
package main
import (
"bytes"
"crypto/aes"
"crypto/cipher"
"crypto/sha1"
"encoding/base64"
"fmt"
)
func PKCS5Padding(ciphertext []byte, blockSize int) []byte {
padding := blockSize - len(ciphertext)%blockSize
padtext := bytes.Repeat([]byte{byte(padding)}, padding)
return append(ciphertext, padtext...)
}
func PKCS5UnPadding(origData []byte) []byte {
length := len(origData)
unpadding := int(origData[length-1])
return origData[:(length - unpadding)]
}
func AesEncrypt(origData, key []byte) ([]byte, error) {
block, err := aes.NewCipher(key)
if err != nil {
return nil, err
}
blockSize := block.BlockSize()
origData = PKCS5Padding(origData, blockSize)
blockMode := cipher.NewCBCEncrypter(block, key[:blockSize])
crypted := make([]byte, len(origData))
blockMode.CryptBlocks(crypted, origData)
return crypted, nil
}
func AesDecrypt(crypted, key []byte) ([]byte, error) {
block, err := aes.NewCipher(key)
if err != nil {
return nil, err
}
blockSize := block.BlockSize()
blockMode := cipher.NewCBCDecrypter(block, key[:blockSize])
origData := make([]byte, len(crypted))
blockMode.CryptBlocks(origData, crypted)
origData = PKCS5UnPadding(origData)
return origData, nil
}
func main() {
// base64encode(aesencrypt("HappyNewYearFrom52PoJie",sha1(uid)))
var uid = []byte("用户UID")
pass := []byte("HappyNewYearFrom52PoJie.Cn")
//产生一个散列值得方式是 sha1.New(),sha1.Write(bytes),然后 sha1.Sum([]byte{})。这里我们从一个新的散列开始。
h := sha1.New()
//写入要处理的字节。如果是一个字符串,需要使用[]byte(s) 来强制转换成字节数组。
h.Write([]byte(uid))
//这个用来得到最终的散列值的字符切片。Sum 的参数可以用来都现有的字符切片追加额外的字节切片:一般不需要要。
sha1uid := h.Sum(nil)
//SHA1 值经常以 16 进制输出,例如在 git commit 中。使用%x 来将散列结果格式化为 16 进制字符串。
fmt.Printf("sha1(uid): %x\n", sha1uid)
var aeskey = sha1uid[0:16]
fmt.Printf("aeskey: %x\n", aeskey)
PassEn, err := AesEncrypt(pass, aeskey)
if err != nil {
fmt.Println(err)
return
}
fmt.Printf("加密后:%x\n", PassEn)
sEnc := base64.StdEncoding.EncodeToString([]byte(PassEn))
fmt.Printf("加密后:%v\n", sEnc)
}
最后一题 —— 类b64编码RCNB编码
这个就简单的说一下思路,通过RCNB官方网站 按行解密,解密一段会发现一个key,但是不是题目的最终答案,留到最后使用,然后继续解密,解密到最后一段第一行会发现7z的标志,没法直接继续解密,因为显示出来的复制到文件里会出现不可见字符的丢失,于是用nodejs编写了最后一段解密脚本生成一个7z,解压密码就是上一段当中发现的key,解压,打开txt里面还是RCNB密文,再次用官方解密,拿到flag。
说到这个RCNB,特意去RCNB的github仓库看了一下介绍,感觉蛮牛逼的相对于b64。
